第237章 宴饮

    第237章 宴饮
    翌日,酉时。
    丞相府外,鲜有一派车水马龙,府中还没上任几日的僕役脸上时时刻刻堆砌著喜色,丝毫不敢对前来赴宴的“开国功勋”们有丝毫怠慢。
    闕檐下,红笼隨风而摆,烛火摇曳不止。
    朱百步开外,便能闻见阵阵酒肉香涎。
    王镇恶身著宽袖锦衫,与毛德祖共乘一车,马车踌躇於原地良久,但二人却未有下车赴宴之意。
    人声鼎沸时,乃是他们不可多得的閒暇。
    有了昨日傅亮宗敞二人之间的爭议,出陵回城时,王镇恶明显感受到沈田子望向自己的目光有些许冷冽。
    “那日郑公邀约,敬士敬光皆在,身为兄长,倒不如弟弟更明事理。”毛德祖嘆道。
    沈林子除去渡河攻蒲坂那月余时日不在前军外,从虎牢关攻至潼关俱是同行,王镇恶的所作所为,要说其未看出一丝端倪,绝然不可能。
    至於沈田子为何与他有间隙,王镇恶確实不知,是因忌惮自己功名,或是因自己为王猛之孙,於关中甚得民望?
    他能在大败姚泓兵马外入主长安,不全然因刘裕之威名,这与王猛之名也脱不了干係,加之安抚城中士民,掌控各门,以阻姚赞於外。
    仅靠著两千余疲军,便能占据偌大的长安城,简直天方夜谭。
    坚城大多不是从外攻克,而是从內。
    哪怕姚泓退守长安,王镇恶於城外僵持,一样会闹得京兆人心惶惶,姚赞还是得回兵驰援。
    “王尚这几日可有派人到你府上?”王镇恶问道。
    “不只是我,就连泽,他也有心想要作为。“毛德祖回道。
    “傅亮昨日屡出激言,弘之又与他並肩一载有余,即使我不愿表明心意,恐怕迟早要为其等所诉——”
    毛德祖沉默了数刻,说道:“你我家眷皆安居在建康,诸多將士亦是如此,若当真有——岂不成了孤寡之人?”
    调侃一句后,车轮再次滚动,一里的距离在此刻显得极为遥远,直至王镇恶二人下了车,身后三辆马车也隨之停下。
    王基、王鸿等一眾兄弟相继下车,来到王镇恶身旁。
    原先还显得有些单薄的两人,在兄弟团聚后,充实了不少。
    兄弟八人若列为一排,也不知能否从府门入內。
    好在门外眾人皆是成群结队,譬如傅沈两家兄弟,光是赴宴都涇渭分明。
    昨日祭陵至申时才离开,诸文武休憩一整日,换上了袍服,气色神情都隨和了些许。
    当然,这也要归功於王尚等降臣赴宴不得,府中唯有他们这些北伐操劳至今的“老人,'
    c
    刘裕本是想待到刘荣祖、朱超石等將领回长安时再设宴饮,但边疆安防兹事体大,苦等数月也不见得能操办。
    虽说往后他会亲自接风洗尘设宴,但总归不及今日宏大,热闹。
    总是要做取捨,取大舍小乃是人之常情,晾著长安诸多功臣,绝非人主所为。
    “王公!!快请!”
    门前负责招待宾客的僕役见著王镇恶,喊声霎时拔高,生怕旁人不知其赴宴般。
    不出他所料,没一会功夫,本还在閒谈的宾客纷纷侧目望来。
    王镇恶瞥了他一眼,未发一言,旋而入府。
    稍一清静下来后,王基脸色不悦道:“此般作派,胸腔何其狭隘?”
    毛德祖为与王镇恶避嫌,已然分开,后者身旁只剩下兄弟眾人。
    王镇恶被簇拥在中,旁人若不知实情,多半会以为他是大兄。
    “高处不胜寒,有人畏惧你我兄弟功名,並非朝夕之事——”王镇恶顿了下,说道:“谨言慎行。”
    他有辩才,此前违抗军令,惹得刘裕大怒一事,全靠他一人转圜,只要犯不上原则性的失误,无人能拿他如何。
    再者,关中尚未平定,他们也断然不敢卸磨杀驴,闹腾几日无果,大概也会知趣收手。
    先前纵掠財物府库,只能说有利有弊,有了短处,免不了为他人所把持,当眾翻脸,把事端在檯面上说,太过冒失。
    “昨日他在主公面前捧你为淮阴侯,是何用意,熟谁不知?”王基冷声道。
    復刻背水一战是不假,可这是在立灭国之功后,且又是在萧何墓前所言,这与明说王镇恶迟早要反有何分別?
    韩信自立为齐王,王镇恶便会自立为秦王不成?
    实是悖论。
    .
    堂中,丝竹之声悠长绵连,王镇恶在外稍待了半盏茶功夫,遂缓步入內。
    不知何时,过道间为十余名姿丽过人之乐姬占据,半数於前翩翩起舞扭摆腰肢,半数於后奏乐诵曲。
    左右文武已尽皆入座,唯有右侧首有一空位,得知是按功排座,王基等知趣的与王镇恶分开,坐於末处。
    丞相府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若要设宴,自然是不比宫中殿宇,些许旁亲故而只得坐於堂外,王基等於堂內,倒也没什么好抱怨。
    “镇恶来了,快坐。”
    刘裕见王镇恶终是出席,摆手笑道。
    “主公,道路堵塞,仆因而迟了些。”王镇恶作揖道。
    “无妨。”
    说著,刘裕稍感诧异,不过是迟来了一刻,要是在往常,王镇恶也不必如此恭谦,想必也是压得有些紧。
    对此,刘裕並无指斥沈傅等人的意思,无论如何,王镇恶功高得人心是不爭事实,敲打一二无妨。
    刘义符见状,张了张嘴,欲言又止,今日宴会是为庆功,他也不好在此扰了眾文武的兴致,毕竟同蒯恩、胡藩等不偏不倚者占半数,庆功无非酒肉女乐。
    劳累一年半载,若连此时都得不到鬆懈,確是不通情理。
    令刘义符沉默的,不单是两眾对立,盖因刘裕听之任之,不加以阻绝,迟早会有酿成大祸那一日。
    沈田子就是其剑锋,剑柄为他人所握,一旦拔剑而出,关中必定再起动盪。
    意识到严重性的刘义符,顿然无心侧目於眼前佳著,一心思虑著万全之策。
    自己执意偏心於王镇恶,反而会使江左眾人迫在眉睫。
    身为“后主”,过加青睞於王镇恶,百年之后,届时后者累受皇恩,执意清算他们,那又该如何应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