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天谴
第125章 天谴
屋內。
刘义符见赵玄无事,便让赛鉴守在榻旁,缓步离去。
来到院外后,他从武士手中牵过披著絳纱马鎧的赤驹。
刘义符见它低著头,便让一旁的武士將其马鎧褪下。
这匹赤色大宛马,乃是刘义符之伯父,荆州刺史刘道怜进献与刘裕。
马驹到建康正是刘义符捕获黄麟,被人津津乐道为麒麟子之时刘裕见到这三匹毛髮绚丽,且配有精贵鞍的大宛马,本想全都赏赐於刘钟的三个儿子,可想到了刘义符后,又犹豫了起来。
並非是刘裕小气,只是当他见到这三匹將要长成的幼马之中,有一匹乃是赤色的,难免就有了私心。
思虑之下,刘裕便以重金又购置了一良驹,將赤马送与了刘义符。
刘义符见到这同如赤兔的宝马,欢喜不已,他本想取名为赤麟,觉得冒犯之后,便取名为同音,赤翎。
赤翎赤翎,旁人若是不细问,也觉得他所喊的是赤麟,不过这都无所谓了。
当今马匹,就如后世的车乘一样。
刘义符哪怕对骑射没有以往那般喜爱,但自从得赤翎之后,他又重新將技艺捡了起来。
毕竟夺取了关中之后,水师就不怎派得上用场。
要与骑军周旋,首先得弓马嫻熟。
要论箭术,不说要百发百中,能十分五中就已算是过人。
而骑在马上搭弓射箭与在地上射箭截然不同。
射术好的弓手,上了马未必就能射的准,但马上射得准的骑手,下马也能射得准。
精锐之土,往往都是能巧妙的利用两三样兵器,
既能擅使弓弩,又能以刀剑短兵相接。
唯有这样的士卒,方才能以一敌十,被称作精军。
总之,练兵是一门深厚的学问。
要想以步抗骑,就免不了勤加操练,以汗水相抵血水。
北府兵之盛名,便是由此而来。
抚著,刘义符鬆开手,轻踏铁蹄上了马,
“毛公在何处?”
“將军往坞北去了。”
刘义符缓步走上坞墙,他见毛德祖正与文僚交谈,遂轻声问道。
“毛公。”
文僚见状,识时务的向两人行礼告退。
毛德祖看向刘义符,说道:“往后,世子若再如今日般以身涉险,便要请您恕老夫臂越之罪。”
坞门大开之时,毛德祖见刘义符策马入坞,几乎要渗出了一身冷汗。
毛德祖未制止,並不代表他允诺刘义符如此行事。
面对毛德祖告诫,刘义符汕汕一笑,“毛公放心,我绝不会有下次。”
听得刘义符的担保,毛德祖微微頜首,问道:“世子不顾性命之忧,救那赵玄,是为何?”
坞门虽破,可墙上与巷中尚有秦军抵抗一个跟跪,非死即伤。
毛德祖虽心中瞭然,但他却想亲口听一听这足以当他孙辈的少主,到底是如何想的。
毛德祖见刘义符一时无言,遂抚须说道:“圣人言,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”
毛德祖目睹董遵之境遇后,已然明百许多道理。
刘义符虽是救下赵玄一命,可后者却早已打算为国殉节战死。
像赵玄这样的忠义之人,马革裹尸而还,方才是其心念之归属。
听此,刘义符他转头眺望墙外一片狼藉,正色道:“毛公可曾感受过这世间不公?”
“不公。”毛德祖异道。
他本已在脑中浮现过诸多说法,例如收服人心,顺其大势诸如之类的言语。
“毛公往前乃是秦人,您曾亲眼目睹占据大半天下的符坚是何等下场。”
听此,毛德祖似是回想起那段不堪往事。
“您也知道,三秦之民仍念记著符坚之仁义,我隨您入关之后,询问路边百姓可还记得符坚时,您知是他们是如何说的?”
毛德祖神情复杂,刘义符见他沉默不言,遂继续说道。
“有一头髮斑白的老叟听得我提及符坚,彷徨血泪。”
刘义符並未夸大,除去坞堡之中的百姓能勉强存活,大小村落的树皮都已啃的精光。
待草树枯尽后,唯以黄土填腹。
是他们不够辛勤吗?
秦国境內大肆强征粮草,筹集三十万石难吗?
不难,只要苦一苦百姓。
纵是百万石,千万石,尤有之!!
曾经生活在符王治下的关中百姓,何曾遭受此等苦难?
毛德祖听之,感触颇深,他抬起白首,似是要將数十年前的悲愤忘却。
荷秦大乱之际,其父祖皆丧命於贼寇手中。
南渡时,他又何尝不是北望乡关。
衣冠南渡之情,毛德祖可算是亲身感受。
他听刘义符说起往事,一时触动颇深。
刘义符初见毛德祖时,便常常思量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毛德祖誓守虎牢,被魏军断其水源后,自上到下,皆因饥渴而不流血。
泪尽,唯以血代之。
此等情形,何其之悲壮哉?
那时的毛德祖,寧死不降,所为的难道是自己这位紈少帝?
壮年时,他无力为父祖报仇。
垂暮时,他怎会再一次退却?
此等忠臣义士,凭何落得那般下场?凭何留於后世的,只有那寥寥一笔?
赵玄如此,毛德祖亦如此。
当毛德祖问起后,刘义符便不自觉地將二人相互联想。
“凭何无忠无义之人,却要比忠义之人长存於世?”
刘义符指斥的,不单是近在尺尺之间的姚,还有那篡位之逆臣,姚。
符坚至五將山,只剩下侍卫十余人。
姚之將吴忠追赶上符坚时,见其神色自若,坐而待之。
此后,姚向符坚索要传国玉璽,方才有那怒目遗言。
五胡次序!无汝羌名!!
姚逼迫禪让不成,便符坚杀於新平寺。
此后姚建国,虽屡建文武之功,但难掩弒君之罪名。
无汝羌名,难道是符坚真心之言吗?
姚被封为龙骤將军,符坚曾对其激勉道:“昔朕以龙骤建业,未尝轻以授人,卿其勉之!”
若符坚自心底认为羌人低贱,怎会以大任受之?
看著往前倚重的后生,为权利而叛,欲置己为死地,何其淒凉?
秦受四方兵戈,至三世而亡,皆因其损天德过甚。
宋二世之后,染得逆乱人伦纲常之污秽,又何尝不是受上天遣之?
史间诸事,不过轮迴尔。
並非是刘义符迷信命理之说,只是当下境遇,就如同一座警钟发出阵阵錚鸣之声。
“若今日困守於坞中之人是您,我亦往之。”
刘义符一句肺腑之言,道破了寂静。
毛德祖乾裂的唇角颤动,他惊的看著刘义符。
良久,毛德祖释然一笑。
“世子之仁义,非吾所能及。”
屋內。
刘义符见赵玄无事,便让赛鉴守在榻旁,缓步离去。
来到院外后,他从武士手中牵过披著絳纱马鎧的赤驹。
刘义符见它低著头,便让一旁的武士將其马鎧褪下。
这匹赤色大宛马,乃是刘义符之伯父,荆州刺史刘道怜进献与刘裕。
马驹到建康正是刘义符捕获黄麟,被人津津乐道为麒麟子之时刘裕见到这三匹毛髮绚丽,且配有精贵鞍的大宛马,本想全都赏赐於刘钟的三个儿子,可想到了刘义符后,又犹豫了起来。
並非是刘裕小气,只是当他见到这三匹將要长成的幼马之中,有一匹乃是赤色的,难免就有了私心。
思虑之下,刘裕便以重金又购置了一良驹,將赤马送与了刘义符。
刘义符见到这同如赤兔的宝马,欢喜不已,他本想取名为赤麟,觉得冒犯之后,便取名为同音,赤翎。
赤翎赤翎,旁人若是不细问,也觉得他所喊的是赤麟,不过这都无所谓了。
当今马匹,就如后世的车乘一样。
刘义符哪怕对骑射没有以往那般喜爱,但自从得赤翎之后,他又重新將技艺捡了起来。
毕竟夺取了关中之后,水师就不怎派得上用场。
要与骑军周旋,首先得弓马嫻熟。
要论箭术,不说要百发百中,能十分五中就已算是过人。
而骑在马上搭弓射箭与在地上射箭截然不同。
射术好的弓手,上了马未必就能射的准,但马上射得准的骑手,下马也能射得准。
精锐之土,往往都是能巧妙的利用两三样兵器,
既能擅使弓弩,又能以刀剑短兵相接。
唯有这样的士卒,方才能以一敌十,被称作精军。
总之,练兵是一门深厚的学问。
要想以步抗骑,就免不了勤加操练,以汗水相抵血水。
北府兵之盛名,便是由此而来。
抚著,刘义符鬆开手,轻踏铁蹄上了马,
“毛公在何处?”
“將军往坞北去了。”
刘义符缓步走上坞墙,他见毛德祖正与文僚交谈,遂轻声问道。
“毛公。”
文僚见状,识时务的向两人行礼告退。
毛德祖看向刘义符,说道:“往后,世子若再如今日般以身涉险,便要请您恕老夫臂越之罪。”
坞门大开之时,毛德祖见刘义符策马入坞,几乎要渗出了一身冷汗。
毛德祖未制止,並不代表他允诺刘义符如此行事。
面对毛德祖告诫,刘义符汕汕一笑,“毛公放心,我绝不会有下次。”
听得刘义符的担保,毛德祖微微頜首,问道:“世子不顾性命之忧,救那赵玄,是为何?”
坞门虽破,可墙上与巷中尚有秦军抵抗一个跟跪,非死即伤。
毛德祖虽心中瞭然,但他却想亲口听一听这足以当他孙辈的少主,到底是如何想的。
毛德祖见刘义符一时无言,遂抚须说道:“圣人言,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”
毛德祖目睹董遵之境遇后,已然明百许多道理。
刘义符虽是救下赵玄一命,可后者却早已打算为国殉节战死。
像赵玄这样的忠义之人,马革裹尸而还,方才是其心念之归属。
听此,刘义符他转头眺望墙外一片狼藉,正色道:“毛公可曾感受过这世间不公?”
“不公。”毛德祖异道。
他本已在脑中浮现过诸多说法,例如收服人心,顺其大势诸如之类的言语。
“毛公往前乃是秦人,您曾亲眼目睹占据大半天下的符坚是何等下场。”
听此,毛德祖似是回想起那段不堪往事。
“您也知道,三秦之民仍念记著符坚之仁义,我隨您入关之后,询问路边百姓可还记得符坚时,您知是他们是如何说的?”
毛德祖神情复杂,刘义符见他沉默不言,遂继续说道。
“有一头髮斑白的老叟听得我提及符坚,彷徨血泪。”
刘义符並未夸大,除去坞堡之中的百姓能勉强存活,大小村落的树皮都已啃的精光。
待草树枯尽后,唯以黄土填腹。
是他们不够辛勤吗?
秦国境內大肆强征粮草,筹集三十万石难吗?
不难,只要苦一苦百姓。
纵是百万石,千万石,尤有之!!
曾经生活在符王治下的关中百姓,何曾遭受此等苦难?
毛德祖听之,感触颇深,他抬起白首,似是要將数十年前的悲愤忘却。
荷秦大乱之际,其父祖皆丧命於贼寇手中。
南渡时,他又何尝不是北望乡关。
衣冠南渡之情,毛德祖可算是亲身感受。
他听刘义符说起往事,一时触动颇深。
刘义符初见毛德祖时,便常常思量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毛德祖誓守虎牢,被魏军断其水源后,自上到下,皆因饥渴而不流血。
泪尽,唯以血代之。
此等情形,何其之悲壮哉?
那时的毛德祖,寧死不降,所为的难道是自己这位紈少帝?
壮年时,他无力为父祖报仇。
垂暮时,他怎会再一次退却?
此等忠臣义士,凭何落得那般下场?凭何留於后世的,只有那寥寥一笔?
赵玄如此,毛德祖亦如此。
当毛德祖问起后,刘义符便不自觉地將二人相互联想。
“凭何无忠无义之人,却要比忠义之人长存於世?”
刘义符指斥的,不单是近在尺尺之间的姚,还有那篡位之逆臣,姚。
符坚至五將山,只剩下侍卫十余人。
姚之將吴忠追赶上符坚时,见其神色自若,坐而待之。
此后,姚向符坚索要传国玉璽,方才有那怒目遗言。
五胡次序!无汝羌名!!
姚逼迫禪让不成,便符坚杀於新平寺。
此后姚建国,虽屡建文武之功,但难掩弒君之罪名。
无汝羌名,难道是符坚真心之言吗?
姚被封为龙骤將军,符坚曾对其激勉道:“昔朕以龙骤建业,未尝轻以授人,卿其勉之!”
若符坚自心底认为羌人低贱,怎会以大任受之?
看著往前倚重的后生,为权利而叛,欲置己为死地,何其淒凉?
秦受四方兵戈,至三世而亡,皆因其损天德过甚。
宋二世之后,染得逆乱人伦纲常之污秽,又何尝不是受上天遣之?
史间诸事,不过轮迴尔。
並非是刘义符迷信命理之说,只是当下境遇,就如同一座警钟发出阵阵錚鸣之声。
“若今日困守於坞中之人是您,我亦往之。”
刘义符一句肺腑之言,道破了寂静。
毛德祖乾裂的唇角颤动,他惊的看著刘义符。
良久,毛德祖释然一笑。
“世子之仁义,非吾所能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