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圈兽
第126章 圈兽
“不论毛公信否,我是因对赵玄心怀敬畏,故而涉险救之。”
毛德祖说是涉险,那也只是相对其身份而言。
刘义符如今可是刘裕掌中宝,心中肉。
入坞时有百名白直武士所护,受秦军所伤的概率,还未有其下赤翎脱韁大。
要是刘义符晚一些,那赵玄的首级恐怕早就被当作一名士卒升迁战功。
面对少年真挚的目光,毛德祖笑著说道:“老夫信。”
刘义符见状,也微微一笑。
自入关以来,他所见的苦难实在太多,积鬱已久,能开的述说与毛德祖听,心里也好受了些许。
他知晓在战爭必然会有所牺牲,或许北伐在刘裕眼中是为了霸业,但他定然也明白,兵家大事並非是为战而战,而是以战止战。
如今受苦的豫州与司隶一带的秦民,但晋军北伐之前,陇右与岭北的百姓那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。
晋军攻城掠地,虽有劫掠之举,但终归还算有军纪,姦杀掳掠之事鲜有。
王镇恶魔下贪財,夺城后总是避免不了劫財,可若是有將士犯奸掳之罪,也会以军法论处。
毕竟打下来的土地,往后就是自家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成了自家的百姓。
王师之所以被称为王师,就是因其將敌国的百姓视为治下的百姓。
若晋军像夏军、荷军一般,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活,哪能有数以万计的受降之人?
本书首发????????????.??????,提供给你无错章节,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
既然降与不降都是一死,那为何不拼命抵抗呢?
要知道,赫连勃勃从夺下安定,一路攻伐到城,足足了一月有余,这还是在秦军刚刚大败於杨盛,陇右兵力十分空虚的情况下。
进度不算慢,可相比於晋军,就有些小巫见大巫。
与毛德祖交心过后,刘义符说起了正事。
“破坞之时,坞中还估摸有六七百之眾,毛公打算如何处置这些降卒?”
毛德祖听著,便知晓其心意。
“自寿阳发兵起,老夫便一路挑收降卒,早些的已混编入军中,晚些的,则自成一军,为辅兵毛德祖粗略解释了一番后,说道:“赵玄所领一千余士卒,皆为精军,战后受降者五百八十三人。”
说完,他打量著刘义符的脸色,愈发的肯定他就是来找自己要人的。
“毛公吶,您看看,可否將这五百多人重新归还於赵玄魔下?”
按理来说,刘义符是答应过刘裕不插手兵事的,可他见过那院中情形后,便萌生出新建一军的想法。
谢玄能在京口徵调北府兵,他刘义符也能在长安洛阳徵募一支新军,一支彻底服从於自己的亲信。
刘义符向毛德祖討要这群降卒,也是为了將来未料之事做准备。
刘义见毛德祖笑而不语,便打算说理。
“秦军坚守,乃是为赵玄守节,而非为姚氏江山,您若让他们重归赵玄魔下,定然是交予其他將领统率要好得多。”
“哈哈!”
笑声过后,毛德祖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世子以理服人,老夫就是捨不得,也得捨得。”
其实从刘义符开始过问时,毛德祖便已应下。
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应下,是自觉刘义符仁义,不想让其受自己的人情罢了。
未满十二的少年郎,本是懵懂之际,却怀有赤子之心,让毛德祖不得不嘆服。
也就是刘义符年少,一言一行都令人感到真诚。
换做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复述,毛德祖虽会动容,但反应断然不会那般大。
当然,这拋不开刘义符乃是刘裕长子的身份滤镜。
纵使刘义符不对他说那些肺腑之言,毛德祖依然忠於他刘家。
可说了,君臣之恩中,又掺有一分情义在。
“多谢毛公!”
欣喜之余,刘义符向毛德祖深深作了一揖。
他知晓是毛德祖是对有所自己改观,方才答应地如此爽快。
但一码归一码,毛德祖完全可以拒绝刘义符,或是对他有所约束,但前者並没有这么做。
“世子既要组建新军,可先派人去仓中取粮,亲自分发。”
刘义符听著,面上喜色更甚。
毛德祖这是要手把手教他建军吶!
这第一步,便是要先收拢军心。
光靠嘴皮子说没用,俗话说,吃人嘴软拿人手短。
秦军缺粮不是一日两日了,让降卒先饱餐一顿,不说让他们效忠,先让其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也是极好。
再三道谢之后,刘义符便道別了毛德祖,缓缓下了坞墙,开始思虑建军之事。
当初刘裕从五万人中挑选出八百驍勇之士组建白直队,如今分与刘义符一百人,身边便只剩七百人。
这些白直武士毫无疑问是当今步军之首,可攻下关中后,马匹与兵源的缺少便不成问题,培养一支骑军,不说能够扭转乾坤,可在危机之时,或许能有奇效。
步军能在正面大败骑军,除去日夜操练的原因之外,还要身披重甲,依借地势才行。
普军之中也並非没有成建制的骑军。
刘裕灭南燕后,便大量收编鲜卑骑兵,组建“鲜卑虎斑突骑”。
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使寧朔將军索邈领鲜卑具装虎班突骑千余匹,皆被练五色,自淮北至於新亭。贼並聚观,咸畏惮之。”
这支千人突骑,曾在平定卢循时有所建功,
当时卢循军的士兵看到索邈的鲜卑铁骑后,未战先怯的溃散了。
功是立了,可却没有斩获多少首级,对付那群著甲率极低的农民军。
哪怕是大胜,也是理所应当。
骑军在江淮之地派不上用场后,刘裕便让索邈隨朱超石入蜀。
攻克成都,夺取汉中后,索邈就与只剩下八百虎斑突骑留在南城。
简而言之,具装重骑兵,人与马皆要披戴上重甲,对付那些杂兵,匪军极为好用,可面对成规模建制的大军时,便要稍显疲软。
一匹战马需要十余人供养,费太大,刘裕便没有兴建骑军。
毕竟用不上,组建了也是入不敷出,白白浪费钱粮。
试想一番,一户人家天天餵养著一头不长瞟的豚,餵的少了还要饿死。
南人不擅骑,要用骑军,还得去收编鲜卑人,实在划不来。
募兵制不同府兵制。
黄河以南才有多少鲜卑人?
战中死伤损耗是在所难免的,北府军也早已不是当初谢玄招募的那代人。
二三十年便是一代人。
在更新选代之下,你得有补充的兵源才行,且还是稳定兵源。
若是没有新鲜血液,投入再大也是打水漂。
军队的运转方式与国家並无不同。
老卒带著新卒,新卒经过磨练后成为老卒,以此来填补缺额。
如今洛阳唾手可得,晋军尽收司隶之地,攻克长安无非是早晚的事。
在三军未动之前,刘义符便在太极殿进言稳定关中乃重中之重。
想要在夏军铁骑的虎视耽耽之下,光靠计谋是肯定不够的。
依照刘义符对赫连勃勃的了解,后者向来是视人命如草芥,轻风拂过,便要见血。
寧可错杀百万,不可放过一人!
晋军並不比夏军弱,不论是兵力上,还是战力上,皆盖其一筹。
但赫连勃勃的战术並非是正面相击。
姚兴在位时,秦军有十数万之眾,国力远强於夏国,
可面对以夏军以游击劫掠为主的骚扰战术,姚兴一样是焦头烂额。
刘裕亲自坐镇关中还好,若要刘义符坐镇,他定然是要应接不暇,即使有王镇恶等人在旁辅佐,也不过是守成罢了。
想要达到像刘裕那般对大局的掌控力,对战机的敏锐嗅觉。
除去天分外,刘义符最需要的就是经验。
刘义符虽不可能达到韩信那样的水准,但稳扎稳打,未必不能与刘裕並肩。
但刘义符志不在此,他不贪多,饭总得一口一口吃,练兵建军最需要的便是时间,若是等到他被敌骑遛的团团转时再著手准备,那就太晚了。
要扩张,就避免不开练骑。
拼国力,晋冠绝於天下。
思绪著,刘义符抬首望向如火烧一般的夕阳,心中慨然道。
“寇可往,我亦可往!”
元嘉北伐,之所以不曾染指河北,除去无帅才等其他因素外,便是因为没有像样的骑军。
虎者,百兽之长,能执博挫锐,噬食鬼魅。
刘裕乃猛虎,为山君。
刘义符乃乳虎,为圈兽。
既要另坐一山,便该跃圈而出。
“不论毛公信否,我是因对赵玄心怀敬畏,故而涉险救之。”
毛德祖说是涉险,那也只是相对其身份而言。
刘义符如今可是刘裕掌中宝,心中肉。
入坞时有百名白直武士所护,受秦军所伤的概率,还未有其下赤翎脱韁大。
要是刘义符晚一些,那赵玄的首级恐怕早就被当作一名士卒升迁战功。
面对少年真挚的目光,毛德祖笑著说道:“老夫信。”
刘义符见状,也微微一笑。
自入关以来,他所见的苦难实在太多,积鬱已久,能开的述说与毛德祖听,心里也好受了些许。
他知晓在战爭必然会有所牺牲,或许北伐在刘裕眼中是为了霸业,但他定然也明白,兵家大事並非是为战而战,而是以战止战。
如今受苦的豫州与司隶一带的秦民,但晋军北伐之前,陇右与岭北的百姓那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。
晋军攻城掠地,虽有劫掠之举,但终归还算有军纪,姦杀掳掠之事鲜有。
王镇恶魔下贪財,夺城后总是避免不了劫財,可若是有將士犯奸掳之罪,也会以军法论处。
毕竟打下来的土地,往后就是自家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成了自家的百姓。
王师之所以被称为王师,就是因其將敌国的百姓视为治下的百姓。
若晋军像夏军、荷军一般,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活,哪能有数以万计的受降之人?
本书首发????????????.??????,提供给你无错章节,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
既然降与不降都是一死,那为何不拼命抵抗呢?
要知道,赫连勃勃从夺下安定,一路攻伐到城,足足了一月有余,这还是在秦军刚刚大败於杨盛,陇右兵力十分空虚的情况下。
进度不算慢,可相比於晋军,就有些小巫见大巫。
与毛德祖交心过后,刘义符说起了正事。
“破坞之时,坞中还估摸有六七百之眾,毛公打算如何处置这些降卒?”
毛德祖听著,便知晓其心意。
“自寿阳发兵起,老夫便一路挑收降卒,早些的已混编入军中,晚些的,则自成一军,为辅兵毛德祖粗略解释了一番后,说道:“赵玄所领一千余士卒,皆为精军,战后受降者五百八十三人。”
说完,他打量著刘义符的脸色,愈发的肯定他就是来找自己要人的。
“毛公吶,您看看,可否將这五百多人重新归还於赵玄魔下?”
按理来说,刘义符是答应过刘裕不插手兵事的,可他见过那院中情形后,便萌生出新建一军的想法。
谢玄能在京口徵调北府兵,他刘义符也能在长安洛阳徵募一支新军,一支彻底服从於自己的亲信。
刘义符向毛德祖討要这群降卒,也是为了將来未料之事做准备。
刘义见毛德祖笑而不语,便打算说理。
“秦军坚守,乃是为赵玄守节,而非为姚氏江山,您若让他们重归赵玄魔下,定然是交予其他將领统率要好得多。”
“哈哈!”
笑声过后,毛德祖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世子以理服人,老夫就是捨不得,也得捨得。”
其实从刘义符开始过问时,毛德祖便已应下。
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应下,是自觉刘义符仁义,不想让其受自己的人情罢了。
未满十二的少年郎,本是懵懂之际,却怀有赤子之心,让毛德祖不得不嘆服。
也就是刘义符年少,一言一行都令人感到真诚。
换做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复述,毛德祖虽会动容,但反应断然不会那般大。
当然,这拋不开刘义符乃是刘裕长子的身份滤镜。
纵使刘义符不对他说那些肺腑之言,毛德祖依然忠於他刘家。
可说了,君臣之恩中,又掺有一分情义在。
“多谢毛公!”
欣喜之余,刘义符向毛德祖深深作了一揖。
他知晓是毛德祖是对有所自己改观,方才答应地如此爽快。
但一码归一码,毛德祖完全可以拒绝刘义符,或是对他有所约束,但前者並没有这么做。
“世子既要组建新军,可先派人去仓中取粮,亲自分发。”
刘义符听著,面上喜色更甚。
毛德祖这是要手把手教他建军吶!
这第一步,便是要先收拢军心。
光靠嘴皮子说没用,俗话说,吃人嘴软拿人手短。
秦军缺粮不是一日两日了,让降卒先饱餐一顿,不说让他们效忠,先让其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也是极好。
再三道谢之后,刘义符便道別了毛德祖,缓缓下了坞墙,开始思虑建军之事。
当初刘裕从五万人中挑选出八百驍勇之士组建白直队,如今分与刘义符一百人,身边便只剩七百人。
这些白直武士毫无疑问是当今步军之首,可攻下关中后,马匹与兵源的缺少便不成问题,培养一支骑军,不说能够扭转乾坤,可在危机之时,或许能有奇效。
步军能在正面大败骑军,除去日夜操练的原因之外,还要身披重甲,依借地势才行。
普军之中也並非没有成建制的骑军。
刘裕灭南燕后,便大量收编鲜卑骑兵,组建“鲜卑虎斑突骑”。
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使寧朔將军索邈领鲜卑具装虎班突骑千余匹,皆被练五色,自淮北至於新亭。贼並聚观,咸畏惮之。”
这支千人突骑,曾在平定卢循时有所建功,
当时卢循军的士兵看到索邈的鲜卑铁骑后,未战先怯的溃散了。
功是立了,可却没有斩获多少首级,对付那群著甲率极低的农民军。
哪怕是大胜,也是理所应当。
骑军在江淮之地派不上用场后,刘裕便让索邈隨朱超石入蜀。
攻克成都,夺取汉中后,索邈就与只剩下八百虎斑突骑留在南城。
简而言之,具装重骑兵,人与马皆要披戴上重甲,对付那些杂兵,匪军极为好用,可面对成规模建制的大军时,便要稍显疲软。
一匹战马需要十余人供养,费太大,刘裕便没有兴建骑军。
毕竟用不上,组建了也是入不敷出,白白浪费钱粮。
试想一番,一户人家天天餵养著一头不长瞟的豚,餵的少了还要饿死。
南人不擅骑,要用骑军,还得去收编鲜卑人,实在划不来。
募兵制不同府兵制。
黄河以南才有多少鲜卑人?
战中死伤损耗是在所难免的,北府军也早已不是当初谢玄招募的那代人。
二三十年便是一代人。
在更新选代之下,你得有补充的兵源才行,且还是稳定兵源。
若是没有新鲜血液,投入再大也是打水漂。
军队的运转方式与国家並无不同。
老卒带著新卒,新卒经过磨练后成为老卒,以此来填补缺额。
如今洛阳唾手可得,晋军尽收司隶之地,攻克长安无非是早晚的事。
在三军未动之前,刘义符便在太极殿进言稳定关中乃重中之重。
想要在夏军铁骑的虎视耽耽之下,光靠计谋是肯定不够的。
依照刘义符对赫连勃勃的了解,后者向来是视人命如草芥,轻风拂过,便要见血。
寧可错杀百万,不可放过一人!
晋军並不比夏军弱,不论是兵力上,还是战力上,皆盖其一筹。
但赫连勃勃的战术並非是正面相击。
姚兴在位时,秦军有十数万之眾,国力远强於夏国,
可面对以夏军以游击劫掠为主的骚扰战术,姚兴一样是焦头烂额。
刘裕亲自坐镇关中还好,若要刘义符坐镇,他定然是要应接不暇,即使有王镇恶等人在旁辅佐,也不过是守成罢了。
想要达到像刘裕那般对大局的掌控力,对战机的敏锐嗅觉。
除去天分外,刘义符最需要的就是经验。
刘义符虽不可能达到韩信那样的水准,但稳扎稳打,未必不能与刘裕並肩。
但刘义符志不在此,他不贪多,饭总得一口一口吃,练兵建军最需要的便是时间,若是等到他被敌骑遛的团团转时再著手准备,那就太晚了。
要扩张,就避免不开练骑。
拼国力,晋冠绝於天下。
思绪著,刘义符抬首望向如火烧一般的夕阳,心中慨然道。
“寇可往,我亦可往!”
元嘉北伐,之所以不曾染指河北,除去无帅才等其他因素外,便是因为没有像样的骑军。
虎者,百兽之长,能执博挫锐,噬食鬼魅。
刘裕乃猛虎,为山君。
刘义符乃乳虎,为圈兽。
既要另坐一山,便该跃圈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