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將倾
第217章 將倾
京兆,霸城以北。
帐內,镇北將军酣睡於榻上,一张略显乾枯的手掌落於丰腴中。
不知是从何处传来的喊声,惹得姚强几番转身子,以至於將查拉在枕上的长髮拽动了些许,女人吃痛,脸色难堪的睁开双眸。
女人悄然坐起,打量著榻上与地上的一片狼藉,空虚感涌上心头。
还未等她缓过神来,帐外的响声愈发激烈,如此动静,姚强皱眉摆手,似是想要挥去噪音,一双眼却紧闭不开。
“將——將军————”女人呼唤无果,遂抬手推了推,后者“喷”了一声,眉眼愈发紧皱。
接连几下过后,姚强不耐的醒了过来,昨晚与军中部將喝得酪酊大醉,直到此时脸颊上还带有红。
“又要?”
姚强拔声喝了一句,不等女人解释,惟慢猛然掀起,衣衫不整的將慌乱冲了进来。
“我与尔等说过,未有令不得进帐!”
“將——军,晋寇袭营!!”
言语落下,震天动地的廝杀声隨著光亮传至帐中。
姚强心一凛,身躯颤了颤。
“晋寇何时入关?我怎不知?!”姚强不可置信问道。
“晋寇是登岸—————”偏將说著,愣了愣,赶忙道:“將军莫要再问了,晋寇杀进营,仆已备好了马,將军快先行撤走!”
听此,姚强甚至来不及穿上襠裤,用布匹在腰间打了个结,披露一番后紧隨著偏將出了帐。
女人呆愣在原地,她刚想乞求一同逃离,谁知二人无了踪影,只留下她一人枯坐在榻上。
涇水河滨。
毛德祖著甲戴盔隨於军中,直至寨门前百余名秦卒尽皆倒在血泊之上,道路顿然宽无阻。
“杀!!”
千余名披坚执锐的甲士衝杀至营內,一队队秦卒顶上,却因反应不及,被面前奔涌而入的晋军砍翻在地。
有的秦卒刚一出帐,长刀便已劈至面上,嵌入头颅之上,致使血水溅射,模样相当疹人。
有的尚未著甲,手执短兵与甲士相击,钝了刀尖砍在玄甲之上,擦出一瞬火后,便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,招架两下,便也隨著袍泽一同倒下。
廝杀没有持续多久,一个时辰不到,整座营寨染成了血红,一名名降卒低头蹲趴在地上,显然丧了胆魄。
王镇恶並未打算在此停留,得胜后,他遂遣船上数百生力军至营中搬运粮食,而剩下的数百无用降卒,则是让毛德祖自行处置,是杀是放,且不干涉大局。
“姚泓遣一支兵马屯於涇上,安逸了太久,以为潼关未克,便可高枕无忧,当真不堪一击。”毛德祖用巾帕擦去白须上的血跡,讽道。
“能战之士皆在前军,越往腹地,杂军愈发多,主公遣我等三千甲士,足以所向披靡。”王镇恶应道。
此番无所损失的一胜,可谓詮释了何是『三千普甲可吞秦”。
半数驍勇秦军早就被姚绍几番微操下损失的一乾二净,剩下的不是驻在潼关,便是驻於蒲坂,姚裕八千步骑死伤过半,更是雪上加霜。
姚强这一军,本就是为了防止晋军从水路登岸,若防备充足,不等晋军登岸,半渡而击之,断然不会败的如此难堪,数千人马,杀伤十数人,其中大半还是轻伤。
“你我皆是秦人,如今归乡,可有念想?”毛德祖兀然问道。
“我对关中无多念想,进军至论池,偿还了故人的恩情,如今又当报效主公。”王镇恶正声道,他沉默了片刻,又道:“长安是何样,我已忘却,城中旧宅已无人居住—.”
“入长安后,修一番,再將你的兄弟家眷迁入府邸,北海王氏兴矣!”毛德祖朗声道。
“此事还是得待到关中平定后再论,四战之地,动乱不止,若出变故,便不是兴门。”
后半句王镇恶没有道出,但毛德祖心中明了。
当初国內动盪不止,他的父祖死了,亲眷亦不能免,王氏一门再如何落魄,无人、也不及毛德祖,王镇恶至少还有一眾兄弟相伴。
“散於天下,確是妥善之策。”
到了此时,向来不苟言笑的二人谈论了许多。
休整不到半刻钟,营寨东面烟尘滚滚,王镇恶眺望天边,稍加斟酌片刻,说道:“还是追来了,德祖,你率一千人入营,闭门以待。”
刚准备脱下鎧甲的毛德祖苦笑一声,旋即號令士卒往营內奔走。
五千兵马赶至营外数里时,见姚强已然败退,遂掉转方向,直往长安行军。
王镇恶见状,只得让毛德祖领军撤回船上,打算趁著各路秦军尚未回援长安前,先一步抵达。
甲士整齐有序的登上战船,隨著踏板收起,轮替过后的两舷櫓手竭力摇动船桨,在水势推波助澜下,几乎要与那支急行援军还要快上些许。
灞上。
大营之中,姚泓看向眼前口齿不清的驛卒,险些失控。
“水师越关而入!为何到此时才来稟报!!”姚泓怒斥之下,驛卒跪在地上,將头埋的极低。
“姚难何在?!朕命他严加看守水道,他便是如此纵晋寇入河?!”
“姚—.姚將军出营后不知所踪—”
“晋寇有多少人?!”
驛卒回溯了好一会,方才答道:“仆沿岸跟隨,约有五十艘小船,两千余人———
“统军之將何许人?”
“仆—望旗帜上刻的是王字“王镇恶?”
姚泓背后一凉,面色渐渐涨红,他接连问道。
“姚赞、姚难二人至何处了?”
“稟陛下,將军离霸城还有十里,一个时辰便能抵达。”
姚泓得知讯息后,遂挥退驛卒,来回步过后,他便想坐在榻上缓缓心气,消化一番,可刚一坐下,股下却如针毡一般刺痛。
“去將不、胡翼度召来!”
城外还有三万人马,王镇恶充其量三千士卒,若调度得当,並非不能阻挡,姚泓虽不曾亲临沙场,但饱读诗书的他,怎会不涉及兵法。
当下首要,该是阻扰晋军登岸,占著地势和兵力优势半渡而击,等到姚赞、姚难两路援军抵达,这三千深入京兆的普军孤立无援。
想到此处,姚泓又对沈田子一路有所顾忌,他不可能调动所有兵马去应对王镇恶的三千人,青泥万余精兵,若趁机北上,实在棘手。
“陛下!”
沉思之际,姚不与胡翼度赶至帐中,姚泓顾不得后事,先行抵挡王镇恶才是重中之重。
“不!”
“臣在!”
“你率一万人北上,至渭桥设防。”
“臣遵旨!”
“翼度!你领八千人至石积(城东北),若晋军攻你二人其一,可相互策应。”
“臣遵旨!”
等到二人接过虎符,正欲快马加鞭领军布防时,姚泓嘱附道:“万不可让晋寇登岸!
知否?!”
“陛下放心,臣等誓死也不让贼寇踏岸一步!”姚不信誓旦旦应道。
“国之存亡,便要靠二卿了。”
京兆,霸城以北。
帐內,镇北將军酣睡於榻上,一张略显乾枯的手掌落於丰腴中。
不知是从何处传来的喊声,惹得姚强几番转身子,以至於將查拉在枕上的长髮拽动了些许,女人吃痛,脸色难堪的睁开双眸。
女人悄然坐起,打量著榻上与地上的一片狼藉,空虚感涌上心头。
还未等她缓过神来,帐外的响声愈发激烈,如此动静,姚强皱眉摆手,似是想要挥去噪音,一双眼却紧闭不开。
“將——將军————”女人呼唤无果,遂抬手推了推,后者“喷”了一声,眉眼愈发紧皱。
接连几下过后,姚强不耐的醒了过来,昨晚与军中部將喝得酪酊大醉,直到此时脸颊上还带有红。
“又要?”
姚强拔声喝了一句,不等女人解释,惟慢猛然掀起,衣衫不整的將慌乱冲了进来。
“我与尔等说过,未有令不得进帐!”
“將——军,晋寇袭营!!”
言语落下,震天动地的廝杀声隨著光亮传至帐中。
姚强心一凛,身躯颤了颤。
“晋寇何时入关?我怎不知?!”姚强不可置信问道。
“晋寇是登岸—————”偏將说著,愣了愣,赶忙道:“將军莫要再问了,晋寇杀进营,仆已备好了马,將军快先行撤走!”
听此,姚强甚至来不及穿上襠裤,用布匹在腰间打了个结,披露一番后紧隨著偏將出了帐。
女人呆愣在原地,她刚想乞求一同逃离,谁知二人无了踪影,只留下她一人枯坐在榻上。
涇水河滨。
毛德祖著甲戴盔隨於军中,直至寨门前百余名秦卒尽皆倒在血泊之上,道路顿然宽无阻。
“杀!!”
千余名披坚执锐的甲士衝杀至营內,一队队秦卒顶上,却因反应不及,被面前奔涌而入的晋军砍翻在地。
有的秦卒刚一出帐,长刀便已劈至面上,嵌入头颅之上,致使血水溅射,模样相当疹人。
有的尚未著甲,手执短兵与甲士相击,钝了刀尖砍在玄甲之上,擦出一瞬火后,便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痕,招架两下,便也隨著袍泽一同倒下。
廝杀没有持续多久,一个时辰不到,整座营寨染成了血红,一名名降卒低头蹲趴在地上,显然丧了胆魄。
王镇恶並未打算在此停留,得胜后,他遂遣船上数百生力军至营中搬运粮食,而剩下的数百无用降卒,则是让毛德祖自行处置,是杀是放,且不干涉大局。
“姚泓遣一支兵马屯於涇上,安逸了太久,以为潼关未克,便可高枕无忧,当真不堪一击。”毛德祖用巾帕擦去白须上的血跡,讽道。
“能战之士皆在前军,越往腹地,杂军愈发多,主公遣我等三千甲士,足以所向披靡。”王镇恶应道。
此番无所损失的一胜,可谓詮释了何是『三千普甲可吞秦”。
半数驍勇秦军早就被姚绍几番微操下损失的一乾二净,剩下的不是驻在潼关,便是驻於蒲坂,姚裕八千步骑死伤过半,更是雪上加霜。
姚强这一军,本就是为了防止晋军从水路登岸,若防备充足,不等晋军登岸,半渡而击之,断然不会败的如此难堪,数千人马,杀伤十数人,其中大半还是轻伤。
“你我皆是秦人,如今归乡,可有念想?”毛德祖兀然问道。
“我对关中无多念想,进军至论池,偿还了故人的恩情,如今又当报效主公。”王镇恶正声道,他沉默了片刻,又道:“长安是何样,我已忘却,城中旧宅已无人居住—.”
“入长安后,修一番,再將你的兄弟家眷迁入府邸,北海王氏兴矣!”毛德祖朗声道。
“此事还是得待到关中平定后再论,四战之地,动乱不止,若出变故,便不是兴门。”
后半句王镇恶没有道出,但毛德祖心中明了。
当初国內动盪不止,他的父祖死了,亲眷亦不能免,王氏一门再如何落魄,无人、也不及毛德祖,王镇恶至少还有一眾兄弟相伴。
“散於天下,確是妥善之策。”
到了此时,向来不苟言笑的二人谈论了许多。
休整不到半刻钟,营寨东面烟尘滚滚,王镇恶眺望天边,稍加斟酌片刻,说道:“还是追来了,德祖,你率一千人入营,闭门以待。”
刚准备脱下鎧甲的毛德祖苦笑一声,旋即號令士卒往营內奔走。
五千兵马赶至营外数里时,见姚强已然败退,遂掉转方向,直往长安行军。
王镇恶见状,只得让毛德祖领军撤回船上,打算趁著各路秦军尚未回援长安前,先一步抵达。
甲士整齐有序的登上战船,隨著踏板收起,轮替过后的两舷櫓手竭力摇动船桨,在水势推波助澜下,几乎要与那支急行援军还要快上些许。
灞上。
大营之中,姚泓看向眼前口齿不清的驛卒,险些失控。
“水师越关而入!为何到此时才来稟报!!”姚泓怒斥之下,驛卒跪在地上,將头埋的极低。
“姚难何在?!朕命他严加看守水道,他便是如此纵晋寇入河?!”
“姚—.姚將军出营后不知所踪—”
“晋寇有多少人?!”
驛卒回溯了好一会,方才答道:“仆沿岸跟隨,约有五十艘小船,两千余人———
“统军之將何许人?”
“仆—望旗帜上刻的是王字“王镇恶?”
姚泓背后一凉,面色渐渐涨红,他接连问道。
“姚赞、姚难二人至何处了?”
“稟陛下,將军离霸城还有十里,一个时辰便能抵达。”
姚泓得知讯息后,遂挥退驛卒,来回步过后,他便想坐在榻上缓缓心气,消化一番,可刚一坐下,股下却如针毡一般刺痛。
“去將不、胡翼度召来!”
城外还有三万人马,王镇恶充其量三千士卒,若调度得当,並非不能阻挡,姚泓虽不曾亲临沙场,但饱读诗书的他,怎会不涉及兵法。
当下首要,该是阻扰晋军登岸,占著地势和兵力优势半渡而击,等到姚赞、姚难两路援军抵达,这三千深入京兆的普军孤立无援。
想到此处,姚泓又对沈田子一路有所顾忌,他不可能调动所有兵马去应对王镇恶的三千人,青泥万余精兵,若趁机北上,实在棘手。
“陛下!”
沉思之际,姚不与胡翼度赶至帐中,姚泓顾不得后事,先行抵挡王镇恶才是重中之重。
“不!”
“臣在!”
“你率一万人北上,至渭桥设防。”
“臣遵旨!”
“翼度!你领八千人至石积(城东北),若晋军攻你二人其一,可相互策应。”
“臣遵旨!”
等到二人接过虎符,正欲快马加鞭领军布防时,姚泓嘱附道:“万不可让晋寇登岸!
知否?!”
“陛下放心,臣等誓死也不让贼寇踏岸一步!”姚不信誓旦旦应道。
“国之存亡,便要靠二卿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