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章 来宾

    第172章 来宾
    薛徽披著貂皮大衣,在侍卫的扶矫健的下了车。
    他看到汾水旁一排排来回跑动的士卒,不免论异:“这可是在操练?”
    薛帛打量了好一会,回道:“孙儿不知。”
    操练军士,练的是器械,练的是军阵,练的是配合。
    治军严谨与否,只要粗略的看一眼阵型是有序,还是散乱,便能瞭然。
    其中以军阵为主,士卒协同为辅,熟练兵器次之。
    以步抗骑,阵型至关重要,像器械,刀盾弩简易,枪弓难习。
    枪矛制骑成效斐然,但弓箭的效果就远不如弩,特別是在面对重骑、具装甲骑。
    在骑兵策马衝锋时,箭矢难以准確命中,更別提击穿那厚重精良的甲胃。
    薛徽驻足观望时,堡门处的刘义符徐徐策马而来。
    直到此时,这位垂垂老矣的白髮老翁方才打起精神来,放眼望去。
    “总角之年,有此身量,果然隨父。”薛徽抚须笑道。
    样貌虽谈不上多么俊朗,可这双肩,臂膀,不从武当真可惜了。
    正在刘义符赶来的同时,薛徽身后的另一辆马车的丝帘缓缓露出一角,欲穿秋水的双眸若有若无般警向远处英姿勃发的少年郎。
    “十二——会不会太小了些?”
    女人暗自忧声,她连连相望数眼之后,遂轻轻的將丝帘放下,举起身旁的铜镜,用纤细玉手拨弄著嵌入乌黑长鬢中的翡绿步摇釵。
    刚打理一番髮鬢,她將青翠褥衫的领口微微下移,顿时显露出一片白腻。
    “薛公。”刘义符看了眼神采翼鑠的薛徽,微恭著身,行了一礼。
    薛徽不敢见状,也不倚老卖老,与孙儿薛帛一齐作揖。
    “薛夫人在洛阳时,几番提起您,不曾想到在今日领见薛公风范。”
    刘义符话中有吹捧之意,可面前这白头老叟,与他往前亲眼见过的,这体態精神相差甚远。
    若不出意外,薛徽纵使再活上十年,他也不觉奇怪。
    “世子英采,我闻名已久。”薛徽笑了笑,指向正在有序奔进的麒麟军士,问道:“世子练军之法,我世居於平阳,不曾相见,可否为我这老叟解惑一二?”
    本想入堡招待薛徽的刘义符,见其对治军有意,遂也不在意那些礼节,与其缓步来到军前,解释道:
    “不瞒薛公,我入军不过数月,这支人马您也知晓,乃是赵將军本部———“
    话到一半,刘义符顿了下,笑道:“原先我还笑那姚少智,如今看来,若不是他,我也认不得薛公。”
    听此,薛徽倒也乐呵一笑,说道:“相见便是缘分,晋人奉道,信命理之说,我与世子敦能相见,乃顺天意罢了。”
    一老一少笑谈之际,薛帛面色稍有错。
    101看书 追书就去 101 看书网,101????????????.??????超靠谱 全手打无错站
    到底谁是您老的亲孙吶?!
    怎与我说话时,便是指斥鞭策,与这才初见的世子似忘年交般。
    薛徽本也觉得刘义符名声大噪,吹捧的有些过分,他谈论时,时不时用余光瞄向其身旁左眼乏白的前恩。
    匈奴堡之战,是谁指挥的还真不好说,晋將能者辈出,薛徽定然是认不出多数,哪怕告诉他前恩二字,他也不见的有所尝闻。
    他起行前对刘义符的期望,无非是比同龄人聪慧些许,如今相见谈论,著实让他心中惊骇。
    据薛徽所知,能在十二三岁有如此见解的,该是只有那被誉为神童的崔氏父子。
    可崔宏崔浩被誉为神童,不单是因待人接物,而是在经学各方面的造诣。
    真要让薛徽与其年少时相见,多少也能窥见一番少年孩童的纯真。
    而刘义符给他的印象,却像是个已成年及冠的青年,甚至年岁更大些。
    薛徽阅人无数,在看人这一点上,几乎从未走眼。
    简而言之,正值少年的刘义符竟有些许老气横秋。
    这若是平常总角男儿的心性,那这天底下,神童便要数之不尽。
    想著,薛徽心中仅存的一丝犹豫隨风而去,老脸上的笑容不由愈发慈善。
    薛帛见他与往常判若两人,情不自禁几番看向薛徽,
    “薛公问起此操练之法,並无精妙,骑军除破阵外,相比於步卒,优势在於迅捷耐性,短途奔袭大多数骑卒都能做到,可长途,警如五十、百里,纵使一人配有两至三马,驭者气力不接,也是无用。”
    长跑锻链的就是体力,起初刘义符追逐刘兴弟的车乘时,便深有感触。
    力大在战中確是有优势,可要是体力不支,挥舞几下,射几箭就气喘吁吁,上气不接下气,那与寻常士卒並无不同。
    猛將能以一敌百衝杀,来去如风,体力尤为重要。
    两军廝杀时,往往都是以一个时辰起步,別人保留气力,养精蓄锐,你靠著蛮劲占据上风,那也只是一时的。
    老卒与新军,猛將与常將最大的区別,便是在於控力。
    如何能使最节省气力的方法杀敌,才是关键所在。
    比起高大的战马,刘义符此时更需要的则是那些个头矮小,耐力强好养活的草原马。
    当然,这些都是设想,中原南方的养马条件有限,能大设马场的地方不多,淮西算一处。
    但纵使有了场地,建设的经费与时间成本太大,马匹是刚需,与其等著马儿慢慢长大,不如直接抢敌国的马来得更快。
    刘义符从未想过放弃步卒,步骑协同才是王道薛徽听完刘义符的解释后,頜首以应。
    “王师骑军甚少,多为辅兵,世子亲练这数百精骑,不知是为何?”
    薛徽知晓刘义符是在未雨绸繆,但他也正好能旁敲侧击的询其对关中局势透彻的是深是浅。
    面对这意味深重的一问,刘义符思付了片刻,说道:
    “既要入主关中,西凉,甚至於河北之地,地势多为平坦开阔,父亲治军有道,诸位將军勇力武略俱到,可面对胡骑,不免会感到头疼。”
    “令尊灭偽燕时,以车阵制骑,世子何不效仿?”
    刘裕给刘义符取字为车兵,以及其余诸子取车字,薛徽已然知晓。
    按常理来说,儿子的字哪会取的这么草率,若深思一番,又能领悟其中深意。
    车兵对抗的骑兵,南方无骑,便可以解析为,剑指北方,问鼎天下之意。
    “燕国铁骑万余至两面冲阵,家父以战车相抵,以轻骑为游军,方才与其抗衡。”
    灭燕之战,名震天下。
    纵使刘义符不说,依照薛徽的身份,后者也心中瞭然。
    “慕容超不过一条丧家之犬,家父何许人也?”
    薛徽观了眼刘义符面色,隨后不置可否一笑。
    “到最后,还是以奇兵胜之,偽燕大势已去,慕容超顽抗,惹至三千鲜卑宗族屠戮於市”刘义符平常道。
    刘裕魔下不乏勇將驍卒,竭尽所能后,才与慕容超那万余鲜卑铁骑战至平手,可见具装甲骑之威。
    要说慕容超战术高明,完全是莫须有之事。
    刘裕故卖破绽於他,使其分兵绕后夹击。
    虽是腹背受敌,但好在有所准备,以战车作屏障,与铁骑相击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鲜卑人在重骑、具装这一方面,可谓是將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    反观匈奴、羌族,便要差上那么一截。
    六镇鲜卑之名,在南北朝这一时期相当的响亮。
    边镇日子过的苦,但称上一句“黄埔军校”,並不为过。
    以少敌多在精锐化鲜卑骑军傲然战绩下,已不是吹嘘的资本。
    薛徽笑意渐渐散去,刘义符有意提起屠族一事,用意为何?
    “不论如何,屠皇族,还是稍有不妥。”
    “姚泓宽仁,想必不会如慕容超般冥顽不灵,薛公大可放心。”
    秦国內念及姚氏恩情者不在少数,灭族为暴虐之举,若为彰显功绩,杀姚泓及近亲宗室足矣。
    对於话锋一转的刘义符,薛徽不知他是以此敲打,还是刻意避开话题。
    毕竟此时战事焦灼,两路大军进展不顺,前者稳妥起见,不愿透露军情,实为正常,薛徽也不打算继续追问下去。
    “时局不同,凉陇二地,甚至於夏,皆以骑为主,赫连勃勃袭扰秦国边境至今,从未携有步卒,每每出征劫掠时,皆是全员骑军,河东与夏地接壤,薛公知晓的应比我要多。”
    言罢,刘义符看向薛徽,想要让他从嘴中吐出些有用的消息来。
    夏国离河东虽近,但因其疆土地势,以及赫连勃勃的脾性,没有任何世家大族会在其之上投资下注。
    一个暴虐无常,以杀人为乐的地方诸侯,有点脑子的唯恐避之不及。
    许多属僚百姓都是被掳掠至夏地,要不是赫连勃勃以杀止禁,除去那些胡民,所有晋人怕是早已逃亡各国。
    薛徽勘酌了数刻,说道:“夏军我便不多赘述,王师伐夏,首在灭凉。”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“泪渠蒙逊自封河西王,改元玄始,自设百官,修建宫城,与君王无二,赫连勃勃与其结盟王师攻夏,凉必驰援。”
    夏凉盟约他是知晓的,刘义符听著,觉得薛徽像模像样的说了一番话,可又好像没说。
    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。
    大战略上,刘义符也不需要薛徽指点迷津,两人心中所权衡的大同小异,说到底,只不过是想看看彼此的態度而已。
    薛徽见刘义符不买帐,汕汕一笑,正色道:
    “既灭姚秦,何不更进一步,自京兆於河西,乃至打通西域,令夏作魏晋缓衝,徐徐图之,安安稳稳数十载,世子便可挥师北上。”
    “薛公高见,可魏国於北岸设防,封锁要口,筑垒建城以待我军,纵使国力盖之,復河北之地,难。”
    面对刘义符的步步紧逼,薛徽不由一愣。
    刘义符话里话外,都是要让他表態担保,不从青、充北上,岂不要是从河东过?
    这才刚一见面,便要老夫大出血不成?
    聊到此处,薛徽不再遮掩,“族中诸事,非我一言所断。”
    薛氏的態度百年以来都非常明確,这大爭之世,谁也不敢料断往后谁能问鼎。
    占尽大半天下的符坚,最终下场何其悲惨?
    就算此时刘裕年轻二十岁,可谁能保证他能不出意外?
    薛氏久据河东,向来是哪『家”离的近,便投效哪一家。
    当然,夏国除外。
    拋开赫连勃勃的品性不谈,你这立国比司马氏还要不正,能撑的了一时,压得住一世,可你死后呢?
    与刘义符相谈至今,薛徽不能断定他的功名往后能盖过刘裕,依他的见闻,相比於太子赫连,已然盖过一筹。
    “夫人都与我说过您的难处,谈及利害,不是为难薛公,攻夏魏之事不过遐想,眼下伐秦之业未成,只不过是与薛公閒谈罢了。”刘义符微笑道。
    两人交谈之际,薛帛站在一旁默不作声,他见二人一时尽皆沉默,偏首望向后方的车乘。
    “阿爷,郊野风大,要不先入堡——“
    话还未说完,薛徽冷警了他一眼,薛帛遂止住了嘴。
    刘义符默不作声的看向跑完数圈,停歇在岸边歇息的麒麟军士。
    “今日薛公前来,可还有其他要事?”
    薛徽不愿入堡,刘义符也不在意,哨骑回报时,便提及到车队后方装载的钱粮。
    在了解过薛氏“三分天下”的局面后,刘义符还是较为看好薛堂这一脉的。
    薛帛留钱粮资军一事,他是记著的。
    北房与世无爭,逐渐落寞。
    当下族中最有话语权的还是西房薛辩这一脉。
    兵权是诸权柄中最为浅显,也是最根本的。
    薛徽一行前来,有百名甲士隨侧,他魔下部曲不止百人,但比起薛辩,无疑是小巫见大巫。
    刘义符知晓薛徽隱於族中一生,匈奴堡与自己这位未来的君王离他如此之近,加上有薛氏这一条线牵著,他想不动容都难。
    归根结底,还是薛帛的性子温和软懦,无甚大志,不然也用不著薛徽亲自来一遭。
    “此处的状况我再清楚不过,世子在此扎军也近十日,作为邻里,自然要来此拜访。”
    说著,薛徽示意了薛帛一眼,后者当即来到车仗处,驱使那十余辆满载的畜车。
    “薛公实在使不得,常言道无功不受禄,您此次前来,我招待不周—“
    “还请世子安心收下,於公,父祖皆乃晋人,王师北至河东,当以单食壶浆相迎,於私,邻里间携礼相访乃常有之事—”
    推脱客气一番后,刘义符只好“无奈”收下。
    刘义符看著一车车粮食从眼前经过,嘴角渐渐上扬。
    他本以为薛徽是有事相求,现今来看,应当不是大事,亦或是单纯的示好站队。
    “薛公既来了,何不入堡一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