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 建议把说野史的老李发送到菲律宾

    天幕第二季的第二册也到了自己手上,经过官方整顿之后,老李正经多了。
    那个什么野史,遭遇了网友的口诛笔伐,还有线下真实的。
    在絮里面,老李痛哭流涕。
    “我跟你们说一件事,哼哼呜呜”
    “我今天在逛街的时候,有一群黑子把我拉到草丛里面就是一顿揍,揍完就踏马跑了,呜呜”
    “看看老李我完美的脸都变成什么样子了,哼哼,我又要去做修復面部了,鼻子都被打歪了,呜呜。”
    “你们这群人给我等著,我的律师已经给你们发律师函了。”
    “我真的很难过,哼哼,我只是个无辜的中年男人啊,我做错了什么你们要这么对待本宝宝,呜呜。”
    下面的大眼网友却没有丝毫同情。
    甚至还有人说。
    “把老李发射到菲律宾去吧,让他胡说八道,现在被真实了吧?”
    “老李,你还缺律师吗?我是今年实习的大学生,我可以给对面做无罪辩护。
    ——楼主怎么用冰冷的嘴巴说出这么温暖的话的?
    ——听就算了,还想要配方?”
    “磕到了,老李和他的强制恨黑粉,祝他们九九。
    ——我就知道老李每次卡剧情的时候都是在勾引黑粉,现在终於面基了,真好啊。
    ——对啊,甚至还亲密接触了,太好了,祝早生贵子、七年不痒。”
    “老李我给你片了,然后看看你能不能生孩子吧?还生两个,真是醉了。
    ——咱们老李会有丝分裂的哈,据野史记载,老李给黑粉生了108个儿子,个个皮薄馅厚。
    ——我也看到了,上个月刚封肚。”
    “老李的儿子在学校跪下来求吃一根辣条,居然是因为打官司没钱了了。
    ——没那么有钱。
    ——我求你了。
    ——求也要排队。”
    对这些絮,苏砚冬觉得网友还是这么犀利,真不愧是大眼的网友。
    第二期讲的就是正常內容了,是关於农具升级的。
    苏砚冬是一个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,智商是处於顶尖的状態,就算只是个文科生,因为地理比较好,对农具的改良也让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    就比如老李放出来的初代改良图纸,是曲辕犁的升级版,在苏砚冬根据现代记忆復刻出来的第一版曲辕犁上面,又在犁鏵处加一层耐磨的生铁包边,减少犁地时的磨损。
    犁底增设可调节的“深浅档”,適应不同田块的土壤硬度,让农户单人力气就能耕得更深匀。
    根据这个思路,实际上对於各种新发明出来的人力和畜力农具都可以优化,这对於创新思维並不出眾的大虞的工匠业来说也算是一项新改革了。
    苏砚冬深知要提高生產力才行,还有包括水车的设计改良,同样被放在老李第二期讲解的主要內容中,
    將传统的龙骨水车的木链条换成竹骨包藤,在在踏板上面加了防滑木齿,再在车轴处嵌上桐油浸泡的木轴承,让灌溉效率提高了三成,主要是妇女儿童都能操作。
    这些其实都是苏砚冬执政时期拿出来的发明了,並不值得称道。
    而慈安院和匯通天下联合打造的江南第一学院,才会是在歷史上再次留名的存在。
    毕竟一人的智慧抵不过眾人的智慧,只要把创新思维培养起来了,苏砚冬相信大虞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的。
    如今的江南群眾基本上都能吃饱饭,就算是吃红薯会导致肠胃不舒服,也总比饿死好啊。
    事实上,大虞每到冬天都会饿死冻死一大堆人,这些人都是不被歷史记载的存在,流民、乞丐甚至是贫民。
    慈安院刚开始不知道收了多少这种孩子,在这个没有电视的时代,每次天黑闭眼就是干,孩子生得多死得也多,传统观念要生男娃传宗接代,继承破铜烂铁。
    慈安院接手的八成都是女童,还有家里男丁较多的男童。
    想到那么多被溺死的女童,苏砚冬嘆了口气,就连现在都还有这种封建思想存在,现在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根本不可能,她能做的最多的就是给这些可怜人一个选择的机会,不至於因为出身,连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。
    “苏大人,”廊下缝补衣裳的老婆婆颤巍巍起身,手里还攥著半截纱,“昨儿织的布卖了好价钱,您看……”她递过个油纸包,里面是几枚新铸的铜钱,“孩子们说想买些笔墨。”
    苏清晏没接钱,反而从袖中取出个纸包:“前儿托书局印的蒙学册子,先给孩子们用上。”她瞥见老婆婆袖口磨破了边,又道,“后日让绣坊送些碎布来,给老人们补衣裳。”
    在大虞有一种叫作“甲葬”的残忍习俗,苏砚冬不忍心,明明都在以孝治天下,还是会因为生產力低下將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放置不管,人为饿死。
    苏砚冬根据老人的能力,包括但不限於积累的生存智慧与技能,划分了赡养等级与贡献度,只要有贡献,就算是手脚残疾都能用,就这样埋没太可惜了。
    匯通天下和慈安院私底下一直都有著合作共贏,慈安院输送人才,匯通天下做大做强反哺,如今生產力提高之后,就可以著力扩大势力了。
    老李介绍的这两种农具后面的形態让苏砚冬非常感兴趣,只是铜铁还是限制了如今的创新创造,相比於木具,朝廷管得太严了。
    或许做出设计之后,找景和帝要一个允铁令会好得多……苏砚冬內心迴转,却在看朝堂上的消息。
    “高鰲拜疯了?他怎么这么拼?”
    苏砚冬只想到一句话,爱拼~才会贏~~
    就算是高鰲拜这样年近甲的老头子,也还是在朝堂上积极奋斗,苏砚冬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?
    高鰲拜一执政就拿到了朝堂上的主动权,只是和景和帝达到了诡异的和谐,再也没有前朝高鰲拜执政几十年的脏乱丑恶,朝廷清明了不少。
    “他转性子了啊?”苏砚冬惊讶道。
    从前高鰲拜可不是这样的,不然自己也不会那么艰难,对大虞和百姓好的事,他是一件都不做啊。
    於万三倒是觉得,高鰲拜此番回朝堂,有一半原因都是因为苏砚冬。
    他安排在江南高家的探子来报,高家发生了很大的动乱。
    不过贏的人,还是高鰲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