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在其位,谋其政,护其民
眾臣的目光都聚焦在苏砚冬身上,只见她目光一沉,落在队列中的吏部尚书沈辽身上。
“沈大人。”周围的官员都离沈辽八尺多远,生怕牵连到自己了。
这苏砚冬明显刚上位要杀鸡儆猴,沈辽估计是被苏砚冬抓到把柄了。
沈辽身子一颤,忙出列躬身:“臣、臣在……”
苏砚冬把那份“百姓安居乐业”的奏摺丟在沈辽脚边,上面散落的纸张仿佛透著血腥味。
“你说豫县『赋税足额,民生安乐』?”奏摺上说的没有一句是真的,全部是粉饰太平的词汇。
她收到的密报,豫县饥民遍野,沈峰为了凑政绩,竟然纵容下属强征青苗税,还借著沈辽的“庆生银”为由头,让地方官员出血。
“那本官要问问,为何豫县一农户张栓,因为交不出来青苗税,被你儿子手下的差役打断双腿,最后投河自尽?”
沈辽瞬间就想到了小儿子沈巍控诉大儿子沈峰的事情,而此次正是他任命大儿子为徵税官,从中贪点什么,沈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心中暗道不好,面上神色却不改,“苏大人,此乃谣言,定然是有人恶意中伤!”
“谣言?”苏砚冬仿佛哆唻a梦一般,又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卷布条,“这是张栓女儿临死之前,用血染的布条写的状纸,上面还有你手下的腰牌印记,你是要本官穿开封府尹带倖存的农户来对峙吗?”
充满血腥味的布条让沈辽露出嫌恶的神色,却只能挑开看了下,果然是控诉自己大儿子沈峰的。
沈辽闭了闭眼睛,心中有了决策,还是强撑著辩解,“臣之子不过是督促赋税,並未纵容下属伤人,是那些农户抗税在先!”
“抗税?”苏砚冬的声音带著嘲讽,“豫县去年大旱,陛下早就下旨减免一年赋税,你却私征青苗税,还纵容恶子手你的『庆生银』,还不知悔改吗?这般所谓的『督促赋税』,將百姓逼上绝路的横徵暴敛,无数的百姓都遭受这种迫害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!”
苏砚冬走到沈辽面前,“你儿子掌管豫城道转运使一职,本应该替朝廷安抚百姓、賑济灾荒,却中饱私囊,视百姓性命为草芥!这样的贪官污吏,留著何用?”
沈辽知道证据確凿,周围环视一圈,自从他从杨党投奔高党之后,就是哪一方都不受待见的,俱认为他是一背刺的小人。
没有人会帮他,他知道。
“臣知错了,臣不知吾儿竟做出如此恶行,臣愿意大义灭亲,还那农户一个公道!”
沈辽如今只能弃车保帅,若是自己也倒了,沈家才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呢。
“你不知?”苏砚冬似笑非笑。
“传证人!”一摆手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进来了。
居然是沈辽的小儿子——沈巍!
“你这孽子!”
沈辽没忍住,当眾骂了出来。
告自己的亲生父亲,还是人吗?
周围的官员也都面带异色,看样子对沈巍没什么好印象。
“沈大人,”沈巍做出来这个决定的时候,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。
他的儿子身为吏部尚书的亲孙子,从未享受过府里任何的帮助,甚至自己的俸禄还要交一半给公中。
大哥的儿子吃一半丟一半,自己的儿子在舔糠。
且他想来读圣贤之书,若是父亲与大哥狼狈为奸,沈巍就算是抱著一起吃牢饭的心思,也要举报的。
自己家里现在吃的,比牢饭好不了多少。
沈巍面色沉重,“微臣要状告吏部尚书沈辽与豫城道转运使狼狈为奸,强征赋税、中饱私囊、草菅人命!沈辽是知情人!”
数罪併罚下,沈家估计喜提满门抄斩。
沈巍忍著心里的酸涩,前些日子,他五岁的儿子跟隨自己回到京都,却被那大哥的儿子——府里的嫡长孙沈冀推到水里去了,可恨的是,府里连大夫都先去医治受到惊嚇的沈冀,根本没人管自己的儿子。
明明都是这府里的正经少爷,他和沈峰是从一个肚子里生出来的,凭何如此区別对待?
他沈峰不过是一个举人,连进士都不是,却能成为豫城道转运使,自己堂堂进士只是一个县官。
哪里来的道理!
沈辽看样子有一肚子亲属的话想要对沈巍说,却只能进大牢和沈峰一起说了。
苏砚冬转身看向龙椅上的景和帝,躬身道:“陛下,沈辽与其子横徵暴敛、草菅人命、中饱私囊,请陛下下旨,將其打入大牢,交由刑部从严审讯,查抄家產,賑济豫城百姓!”
景和帝立刻点头,“准奏!来人,將沈辽与其子沈峰拿下!保护证人沈巍!”
两名侍卫上前,架起刚刚说出“老娘”二字就被堵住嘴巴的、瘫软如泥的沈辽,拖出殿外。
金鑾殿內一片死寂,百官都垂著头,即便是高党也是如此,无人敢出声,很明显察觉到了苏砚冬此次回到朝堂手段激进。
铁面无私,连沈辽这样的老臣,也是说办就办。
苏砚冬继续躬身,“臣恳求陛下下旨,往后贪赃枉法、欺压百姓者,无论官职高低、资歷深浅,绝不姑息!诸位当好好替朝廷办事,替百姓谋福!”
景和帝憋屈了几个月终於扬眉吐气了一次,“准奏!”
百官齐齐躬身,“臣等遵旨!”
苏砚冬看著百官还有多数不服气,心中思索如何多取些忧国忧民的真正的好官,將许多蛀虫都换掉。
在其位,谋其政,护其民,这不仅仅是自己的信念,也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守住的底线。
高鰲拜其实一直都在旁边看著苏砚冬发挥,並未插嘴。
若是不看他身上的官袍,还以为他只是个老头子呢。
谁能想到,他会为了这个新认回来的女儿,连首辅之位都让出来呢?
他的眼里翻涌著难以掩饰的热意,手上紧紧攥著腰间的香囊,那香囊老旧破损脱线,明显是很多年了。
看到苏砚冬在眾官面前丝毫不落下风,甚至能够將他们的气焰都打掉,高鰲拜唇角忍不住勾起一抹弧度。
从前联名弹劾苏砚冬的人有高党一份,如今在苏砚冬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,这种压制力,是培养了二十多年的高塬怎么也做不到的。
等到下朝之后,看到苏砚冬回头看了自己一眼,高鰲拜抹了抹脸,“好!好样的!”
“我一直都是好样的!”
看在高鰲拜把首辅之位让出来的份上,苏砚冬没有毒舌了,儘管心里还是有一根刺,却只是盼著高鰲拜早死而已。
高鰲拜:?
“沈大人。”周围的官员都离沈辽八尺多远,生怕牵连到自己了。
这苏砚冬明显刚上位要杀鸡儆猴,沈辽估计是被苏砚冬抓到把柄了。
沈辽身子一颤,忙出列躬身:“臣、臣在……”
苏砚冬把那份“百姓安居乐业”的奏摺丟在沈辽脚边,上面散落的纸张仿佛透著血腥味。
“你说豫县『赋税足额,民生安乐』?”奏摺上说的没有一句是真的,全部是粉饰太平的词汇。
她收到的密报,豫县饥民遍野,沈峰为了凑政绩,竟然纵容下属强征青苗税,还借著沈辽的“庆生银”为由头,让地方官员出血。
“那本官要问问,为何豫县一农户张栓,因为交不出来青苗税,被你儿子手下的差役打断双腿,最后投河自尽?”
沈辽瞬间就想到了小儿子沈巍控诉大儿子沈峰的事情,而此次正是他任命大儿子为徵税官,从中贪点什么,沈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心中暗道不好,面上神色却不改,“苏大人,此乃谣言,定然是有人恶意中伤!”
“谣言?”苏砚冬仿佛哆唻a梦一般,又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卷布条,“这是张栓女儿临死之前,用血染的布条写的状纸,上面还有你手下的腰牌印记,你是要本官穿开封府尹带倖存的农户来对峙吗?”
充满血腥味的布条让沈辽露出嫌恶的神色,却只能挑开看了下,果然是控诉自己大儿子沈峰的。
沈辽闭了闭眼睛,心中有了决策,还是强撑著辩解,“臣之子不过是督促赋税,並未纵容下属伤人,是那些农户抗税在先!”
“抗税?”苏砚冬的声音带著嘲讽,“豫县去年大旱,陛下早就下旨减免一年赋税,你却私征青苗税,还纵容恶子手你的『庆生银』,还不知悔改吗?这般所谓的『督促赋税』,將百姓逼上绝路的横徵暴敛,无数的百姓都遭受这种迫害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!”
苏砚冬走到沈辽面前,“你儿子掌管豫城道转运使一职,本应该替朝廷安抚百姓、賑济灾荒,却中饱私囊,视百姓性命为草芥!这样的贪官污吏,留著何用?”
沈辽知道证据確凿,周围环视一圈,自从他从杨党投奔高党之后,就是哪一方都不受待见的,俱认为他是一背刺的小人。
没有人会帮他,他知道。
“臣知错了,臣不知吾儿竟做出如此恶行,臣愿意大义灭亲,还那农户一个公道!”
沈辽如今只能弃车保帅,若是自己也倒了,沈家才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呢。
“你不知?”苏砚冬似笑非笑。
“传证人!”一摆手,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进来了。
居然是沈辽的小儿子——沈巍!
“你这孽子!”
沈辽没忍住,当眾骂了出来。
告自己的亲生父亲,还是人吗?
周围的官员也都面带异色,看样子对沈巍没什么好印象。
“沈大人,”沈巍做出来这个决定的时候,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。
他的儿子身为吏部尚书的亲孙子,从未享受过府里任何的帮助,甚至自己的俸禄还要交一半给公中。
大哥的儿子吃一半丟一半,自己的儿子在舔糠。
且他想来读圣贤之书,若是父亲与大哥狼狈为奸,沈巍就算是抱著一起吃牢饭的心思,也要举报的。
自己家里现在吃的,比牢饭好不了多少。
沈巍面色沉重,“微臣要状告吏部尚书沈辽与豫城道转运使狼狈为奸,强征赋税、中饱私囊、草菅人命!沈辽是知情人!”
数罪併罚下,沈家估计喜提满门抄斩。
沈巍忍著心里的酸涩,前些日子,他五岁的儿子跟隨自己回到京都,却被那大哥的儿子——府里的嫡长孙沈冀推到水里去了,可恨的是,府里连大夫都先去医治受到惊嚇的沈冀,根本没人管自己的儿子。
明明都是这府里的正经少爷,他和沈峰是从一个肚子里生出来的,凭何如此区別对待?
他沈峰不过是一个举人,连进士都不是,却能成为豫城道转运使,自己堂堂进士只是一个县官。
哪里来的道理!
沈辽看样子有一肚子亲属的话想要对沈巍说,却只能进大牢和沈峰一起说了。
苏砚冬转身看向龙椅上的景和帝,躬身道:“陛下,沈辽与其子横徵暴敛、草菅人命、中饱私囊,请陛下下旨,將其打入大牢,交由刑部从严审讯,查抄家產,賑济豫城百姓!”
景和帝立刻点头,“准奏!来人,將沈辽与其子沈峰拿下!保护证人沈巍!”
两名侍卫上前,架起刚刚说出“老娘”二字就被堵住嘴巴的、瘫软如泥的沈辽,拖出殿外。
金鑾殿內一片死寂,百官都垂著头,即便是高党也是如此,无人敢出声,很明显察觉到了苏砚冬此次回到朝堂手段激进。
铁面无私,连沈辽这样的老臣,也是说办就办。
苏砚冬继续躬身,“臣恳求陛下下旨,往后贪赃枉法、欺压百姓者,无论官职高低、资歷深浅,绝不姑息!诸位当好好替朝廷办事,替百姓谋福!”
景和帝憋屈了几个月终於扬眉吐气了一次,“准奏!”
百官齐齐躬身,“臣等遵旨!”
苏砚冬看著百官还有多数不服气,心中思索如何多取些忧国忧民的真正的好官,將许多蛀虫都换掉。
在其位,谋其政,护其民,这不仅仅是自己的信念,也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守住的底线。
高鰲拜其实一直都在旁边看著苏砚冬发挥,並未插嘴。
若是不看他身上的官袍,还以为他只是个老头子呢。
谁能想到,他会为了这个新认回来的女儿,连首辅之位都让出来呢?
他的眼里翻涌著难以掩饰的热意,手上紧紧攥著腰间的香囊,那香囊老旧破损脱线,明显是很多年了。
看到苏砚冬在眾官面前丝毫不落下风,甚至能够將他们的气焰都打掉,高鰲拜唇角忍不住勾起一抹弧度。
从前联名弹劾苏砚冬的人有高党一份,如今在苏砚冬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,这种压制力,是培养了二十多年的高塬怎么也做不到的。
等到下朝之后,看到苏砚冬回头看了自己一眼,高鰲拜抹了抹脸,“好!好样的!”
“我一直都是好样的!”
看在高鰲拜把首辅之位让出来的份上,苏砚冬没有毒舌了,儘管心里还是有一根刺,却只是盼著高鰲拜早死而已。
高鰲拜:?